直腸滴注療法是根據(jù)傳統(tǒng)醫(yī)學與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而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臨床給藥技術,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種重要給藥途徑。通過直腸滴注給藥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醫(yī)學認為,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大腸有傳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在吸收水液的同時,大腸也可以將藥物吸收入體內。因此,大腸吸收藥物后可由經脈上達于肺,而肺有“朝百脈”的功能,便可以將藥物輸布全身,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藥物傳輸途徑: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直腸黏膜血液循環(huán)旺盛,吸收能力強。中藥直腸滴注主要是利用輸液管點滴中藥于直腸內,通過腸粘膜黏膜吸收而達治療目的。繞過肝臟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避免了肝臟的首過效應,從而可以提高血藥濃度。既防止和減少藥物在肝臟中發(fā)生變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腸對藥物的影響。直腸滴入給藥有利于藥物治療的發(fā)揮,也突出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 直腸滴注療法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治療過程方便快捷,藥物不經過胃和小腸,避免了酸、堿、消化酶對藥物的影響和破壞作用,減輕了藥物對消化道的刺激,同時也避免了肝臟首過效應,大大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直腸滴注與靜脈輸入給藥療效及顯效速度無明顯差異,而直腸滴注的生物利用率是口服給藥的兩倍。直腸滴注可以將中西藥同時應用,既增強了治療效果,又避免了多種藥物同時應用所產生的副作用。 潮汕骨傷科醫(yī)院運用直腸滴注療法即類似輸液式中藥保留灌腸法使用一次性輸液管,管徑小、軟,插管時減輕對直腸壁的機械性刺激,患者無不適感覺,易于接受;且深度、滴速可以調節(jié),延長了藥物在腸道內的保留時間,使藥物吸收更充分。特別減少靜脈或口服給藥困難的老年、小兒患者痛苦和不適。 |